新鲜家常菜
家常菜谱,美食攻略

福州小吃介绍 福州特产食品能带走的

福州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 ?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1997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极芋泥”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福州的风味小吃和名点在省内独树一帜。

1.鱼 丸

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一般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作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七星鱼丸”。它具有色泽洁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爽等特点,素负盛名。据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进京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隆。“七星鱼丸”因此诗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处都有鱼丸摊店。郊县的长乐、福清等地也有食鱼丸之俗。除店卖外,还有走街串巷肩挑叫卖者,他们以调羹敲打小碗招徕顾客。做为地方风味特产,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尝鱼丸为乐。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3.锅边糊

称“锅边糊”或“锅边”。是福州独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的锅边糊店,几乎都是福州人所开。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点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流传到福州以外地区,如莆田。

4.芋 泥

以槟榔芋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芋泥中的上品称为“太极芋泥”和“八宝芋泥”。由于猪油蒙盖,制成后貌似冷食,实则热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为甜点推出。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皆有做芋泥的习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为有名,是福州地区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间盛传,当年福州籍爱国英雄林则徐曾在广州以家乡风味芋泥“宴请”洋人,让其烫破嘴皮而出丑。闽东福鼎产的良种大槟榔芋制成的芋泥,质地细腻,堪称一绝。

5.光 饼

又称“征东饼”,其来历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部追歼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龙田)。为减少炊时,戚继光布置各营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的两种圆饼......余下全文>>

福州有什么特色小吃 10分?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1997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极芋泥”被中...

福州有什么特色小吃 ?

金源饭店附近有一家“澳门街”的店不错,福州最有名的锅边糊、牡蛎煎饼、鱼丸、扁肉、荔枝肉、蟹炒白果那里都有,环境也不错,价格实惠。如果要吃鱼丸,不怕辛苦可以到花巷口有家鱼丸店,巴掌大的门面,人多得站到外面。还有一个地方在台江区的闽都故街,有一次春节去,端了碗鱼丸汤就在街头吃了起来,那种滋味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那里还有不少元宵店,扁肉、拌面、蒸饺、兴化米粉,学生都能够承受的价格。来一碗捞化或者乌鸡汤线面,边吃边品味古香古色的街景,颇有味道。说得我自己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要是吃不够,还想带点福州的特产,强烈推荐百年老店同利肉燕店,好像就在澳门路林则徐纪念馆对面,我每次回家都带很多。如果喜欢吃肉松,推荐同利店旁边一家花巷肉松,或者到花巷去买也可以,这两家其实是兄弟俩。

福州著名的小吃有哪些?在哪里可以吃到? ?

南后街上的:有家水煎包10元6个推荐品尝!有家花生汤虽然不是福州最好吃的也建议品尝一下。有家锅边糊很不错。竹冻建议品尝味道很好。海蛎饼一般基本没有海蛎肉!!
澳门路快到头那边有个同利肉燕是很正宗的比南后街的那家好吃点。

花生汤比较正宗的是台江那边有个桥头门牌是老药洲街23-6号,可惜2015年春节去的时候他们在装修没吃到。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有哪些小吃? ?

“三坊七巷”福州的名片之一。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匠艺奇巧的明清古建筑。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品种繁多、口味独特的福州小吃。如果你只是个吃货,那来到三坊七巷就是掉进了特色小吃的深渊。

  三坊七巷特色小吃——永和鱼丸

  永和鱼丸是三坊七巷里的百年老店,这家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每天到这吃鱼丸的顾客络绎不绝。

  三坊七巷特色小吃——鼎边糊

  “鼎边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锅边糊”,这家店之所以叫“鼎边糊”,自然是他家的“锅”与众不同了,以鼎当锅,这样煮出的糊不但一点不会有焦味,还特别的香呢!再加入花蛤、蛏、葱等配料,味道更是鲜美无比呢!

  三坊七巷特色小吃——花生汤

  店名虽是普普通通的三个字,进来一品,才知这家的花汤味道确实绝佳。花生酥烂,汤甜而不腻,细腻的花生味甜可口,独家秘制的汤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店里还有糯米饭,微甜、散发着油香。槟榔芋泥和花生酥也都不错。

  三坊七巷特色小吃——同利肉燕

  店面很小,里面只摆了几张桌椅,所以想吃的人就得排队等候啦!他们家的肉燕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燕皮是手工打出来的,韧劲十足,皮是透明的,非常的Q也很爽滑。

  三坊七巷特色小吃——木金肉丸

  木金肉丸的口味甜中带咸、咸甜适口、气味芬香、味道清纯、脆韧耐嚼、别具一格。木金肉丸以如此受人喜爱,主要是质量上乘,用料讲究。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三坊七巷特色小吃还有很多,什么“福州煎包”、“大世界橄榄”、“黄米糕”等等,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一定要一家家的吃过去,这样才能对得起“吃货”这张嘴啊!

福州特产的食品小吃有哪些 ?

1 鱼丸
2 太平燕
3 锅边糊
4 芋泥
5 炒肉糕
6 光饼
7 线面
8 粿
9 春卷
10 肉丸
11 烰油
12 蛎饼
13 千页糕
14 糍团
15 福州扁肉
16 稃球
17 米时
18 芋粿
19 菠菠粿
20 安南粿
21 礼饼
22 马蹄糕
23 拗九粥
24 葱肉饼

在福建省都有什么特色小吃 ?

福建的特色小吃好多好多,一下子说都说不完。只能用赞赞赞表示,海蛎煎,棒棒鸡,光饼,米豆腐,包磁,鸭汤面,反正好多,那鸭汤面纯纯的,香香的,包磁甜甜的软软的……这是地方小吃,上台面的文化美食,就是“福建三宝”中的乌龙茶,片仔癀啦。“福建三宝”算是我们福建的特产了,像片仔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好像还挺多,家家户户必备,跟云南白药一样,去了必买,送人很好。

福州的小吃有哪些图片 ?

福州好吃的小吃有哪些? ?

吃的方面:1。如果要吃那种小吃(很便宜的)的话,去师大学生街(旧教区)。
2。就是“榕城古街”对面的“元偿城”的六楼,有很多的好吃的。
3。晚上的时候去“中洲岛”,也有挺多吃的。
当然,这上面的都是小吃。呵呵 ,因为我还是学生,我们老是喜欢吃这些好玩的有便宜的东西。

急需:福州菜或福州小吃的详细介绍 ?

鱼丸:福州人最常吃的小吃。以包心有馅为特色。制作以鲨、鳗的鲜鱼肉,剔骨、洗净,剁成鱼丸酱;后分次加入盐水调和,再加入干淀粉,拌成鱼羹糊状。同时,选取猪五花肉剁成酱,虾干切碎,调入酱油、味精、葱白等作馅。包制时,应用特造鱼丸勺,取馅包在鱼羹糊里,用手捏成球状,放在清水盆中,安放冷水锅以微火煮熟。捞起晾在竹筛里待食。鱼丸汤十分讲究,佐料调味,有葱白、麻油、虾油等配料。鱼丸浮在高汤上,一清二白,星星点点,世誉“七星鱼丸”。 太平燕:太平燕 只要食物为鸭蛋和扁肉燕。鸭蛋用水煮熟去壳,福州方言“鸭卵”与“压乱”谐音,意“太平”;扁肉燕是福州大众化食品,质嫩味荤、鲜美爽口。福州常言道:“鱼丸、扁肉燕,老人小孩吃不厌”。燕皮用捣成肉茸的瘦猪肉和薯粉制成,如包混沌的外皮;肉馅用鲜鱼肉、猪五花肉、芹沫、虾干等和好剁成肉泥调上佐料。扁肉燕包好后用旺火蒸数分钟取出待用。用鸭蛋与扁肉燕共享而成的“太平燕”,不仅风味独特,且蕴含太平之意而倍受青眯,成为福州地区逢年过节、喜庆日子或宴请宾客的必备菜肴。 芋泥:芋泥店一般都比较小,只有一条走廊,两个人过都非常困难。不过,不过这东西的确很好吃。说起芋泥,还有一个故事:当年林则徐和外国人打交道比较多,一次,外国人请林则徐吃饭,最后上甜点是雪糕,林则徐没有吃过,看见雪糕冒烟,以为很热,所以吃之前吹了一下,外国人都笑他。第二次林则徐请外国人吃饭,最后上的甜点是芋泥,外国人看见没有冒烟,以为不热,就一大口吃下去,结果……因此吃芋泥最好先搅拌,让热气散发一下,不过它就是要刚蒸出来才好吃,冷了就差多了。 肉丸:肉丸,是福州民间传统食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各种肉丸中,以南后街澳门路的木金肉丸最有名。木金肉丸是由姚木金于1921年创办的,以芋头、薯粉、猪肉、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馅,肥而不腻,吃起来香喷喷的。许多海外游子,几十年后回到福州时,仍然思念此物,叫家人买来。现在,在三坊七巷已听不到那韵味悠长的叫卖声了,可能再过几年,木金肉丸也吃不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锅边: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锅边,方言又称“鼎边糊”,已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听到“鼎边糊”3字,也会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了家乡的美景。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在铁锅里盛上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着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中国农历立夏时节,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过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春卷:春卷,又名薄饼。据说宋时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菜,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春卷皮是用高精粉加盐,搅拌成浆,在高温的铁板上甩制而成,“薄若蝉翼”、“饼可映字”,这种手艺活,一般家庭难以操作,都是从专门店里买来,配上自己做的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肉丝、笋丝、葱花等。更讲究的做法是,配上鸡肉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自己动手卷春卷吃,在春节期间的福州饭桌上很常见,几乎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 佛跳墙 佛跳墙是将鸡、鸭、鱼、参等原料用文火煮沸后装......余下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万丰美食菜谱大全 » 福州小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