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有多少种? ?
中国有一句俗话讲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为什么山西人这么爱食面呢?在这次的《民俗风情》节目里,我就来同你说说山西面食。
我们先来听听中国烹饪大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刘当成是怎么讲的,
“山西人爱食面与山西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种植习惯分不开的。从历史上来讲,山西尧、舜、禹都曾经在这里建过都,立过业。再一个,从平遥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看,山西的商业活动也非常多,这样也给山西面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山西山多水少,南北温差大,所以也就形成了杂粮多的种植习惯,这也对山西面食的形成奠定了一个物质基础。”
山西面食品种多、花样多也是人们爱食面的一个原因。即使是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高梁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几十种面食,象刀削面、拉面、揪疙瘩、推窝窝、灌肠等等。如果是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一天三换样,三个月都不会重样。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煮、煎、烤、炸、焖等几大类。刘当成说,
“蒸的方面,除了蒸白面以外,还可以蒸莜面、荞面,特别是莜面靠栳栳,还有拨烂子;煮的方面有拉面、削面、刀拨面、剔尖,当然还有握流流、揪片、切疙瘩等一些煮的东西,煎炸方面有糊汤饼、烙饼、煎饺、生煎包子,这些是人们非常欢迎的,至于烤的东西就更多了,有烧饼、发面饼等等。焖炒类就更丰富了。”
由于煮制面食品种极为丰富,而且制作起来方便简单,又可以连汤带菜一块吃,方便还实惠,因此流传广泛。山西人如果哪一天没有吃一餐面,似乎这一天就没有吃饱过。
听众朋友,下面我向你介绍一下极具山西地域特点,堪称山西一绝的刀削面。
刀削面又叫刀砍面,是中华五大名面之一。为什么叫刀削面呢?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为了防止百姓造反,把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都没收了,就连做饭用的菜刀也收走了,只留下一把让每家每户轮流使用。有一天,有一位老太爷已经把面和好了,等着用刀,但当他去别人家拿菜刀时,别人正用着。老太爷在回家的路上脚下踢到了一块薄铁片,就把它捡起来揣在怀里。他的老伴在家里正急得团团转,老太爷拿出捡来的铁片,让老伴用它切面,老伴接过来一看,生气地说:“你这是瞎侃。”瞎侃就是瞎说,而侃又和砍柴的砍同音,就倒提醒了大爷,他把薄铁片磨了一磨,把面托在手上,右手用铁片往锅里“砍面”。煮熟了以后一吃,口感真不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刀砍面就传遍了三晋大地。不过要做好刀削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当成先生说,
“山西刀削面要想做好,首先和面的时候要和好。和面怎么和呢?就是500克面粉加上250克凉水,把水加进去以后,先打穗子,都打均匀,打成雪花片以后,再揉在一起,揉好以后,用湿布盖上,饧20分钟再揉。揉面就有点讲究了,要顺着它的面纹,顺长揉,不能再反过来折过去反复揉,这样削出来的面,纹是正的,吃起来面的筋度就更加爽滑了。”
刀削面从和面开始就有讲究,削面更能看出厨师的功夫。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的时候,有一位山西的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了一块干净的布,把面顶在头上,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面条依次落入七、八步之外的茶壶中,成为京华的奇谈。要吃出刀削面的真正味道,还要看它的浇头。浇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料子。现在常吃的浇头主要是西红柿卤、小炒肉、炸酱、打卤等等。
山西人对面真是情深意切,当然,这种偏爱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绵长之意,孩子到......余下全文>>
山西的面食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
民以食为天,作为面食的故乡——山西,很久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倍受赞誉,有句话说的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从有史料记载的东汉算起,经过1000余年的发展,山西面食在制作上逐渐形成了擀、抻、揪、切、压、拨、煮、蒸、炒、炸等多种方法。山西面食素有“一面百样吃”之誉,做法、吃法多样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普通的面团在山西人手中可以做出拉面、削面、刀拨面、转面、漏面、猫耳朵、剔尖、流尖、擦蝌蚪、抿曲、揪片、搓鱼等近百种花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声誉传遍海内外。 在2003年山西太原举办的首届国际面食节上,参会者络绎不绝,各种风格、流派的面食绝活得以展示,特别是拉面表演的师傅把一团普通的面团拉到细如发丝,可穿针引线,叫人赞不绝口。
有关山西地方特色面食的诗或妙谈? ?
刀削面: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明代程敏政在《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云:“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对山西面食大加赞赏珐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山西面食整合了诸多地区的面食特点,形成了今天的面食文化。
晋代束皙的《饼赋》中是这样形容那“汤饼”即今日之面条的形、色、香的:“柔如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垂涎于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唇,立侍者干咽。”
有人这样描述“刀拨面”的操作和神态:“拥出堆雪,卷玉脂长条,轻扑粉,叠数遭,刀横掘刀,躬虚腰,一声令下,地动山腰,刀声咚咚千浪翻,手影闪闪白帘飘。”著名作家老舍60年代初品尝山西风味的面食后欣然题诗:“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
日本的明星食品株式会社社长卜厚昌元先生在专门来晋考察山西面食后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
行家对山西面食作了这样的概括:“晋南的馍、晋中的面、晋北的糕”。
民间流传:“要想真解馋,咱到甩饼摊,饱饱吃一顿,如同小过年。”
山西有哪些面食?请举出18种? ?
山西的几种特色面食
刀削面――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从一块筒状的面团上削面,面条条条相连。成品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剔尖――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大小与手指头肚相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拨鱼――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头脑――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头顶刀削面
剔尖
龙须面
刀削面
山西面食的名称有哪些? 谢谢回答 ?
刀削 剔尖 擦尖 河捞 手擀 扯面 拉面
山西的面食有哪些? ?
(我转的)山西面食天下绝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编辑本段]蒸制面食
山西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等。
★馒头---
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事物纪原》里说诸葛亮为了代替人头祭泸水而发明的馒头,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品。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宋时馒头成为读书人经常食用的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了。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无论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的是祭供用处。一直到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了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作“馍”、“卷子”,也有称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馒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发酵面粉为主料入笼蒸制而成。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还可根据所需制成各种风味。在山西,尤是晋南人,每顿饭都必有馒头下菜方才觉得肚子饱。
★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
★高粱面鱼---
这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
★稍梅(烧麦)---
稍梅的制作工艺很是复杂,中餐的好吃在于各种作料的配合千变万化,早放一刻,晚放一分都有不同味道。制作时将羊肉绞碎,放入盆内,加花椒粉、盐、白酱油、姜末、蒙子拌匀,再将西葫芦、韭菜切细放入,加麻油拌成羊肉馅。最难的是做皮,老师傅们说:“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包馅打花难”。做皮就是将面粉加盐和清水拌匀,揉透搓成......余下全文>>
山西面食做法大全 ?
有很多呢,山西剪刀面、山西流尖面和山西酒窝面等等,其实在微信上有个公众服务号,里面有各地美食的介绍和制作的方法,名字叫一号查询,我觉得你可以去看看哦。
打字不易啦
哪里有正宗的山西面食? ?
面酷(国贸店)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20号
山西风味
这里是很小资的山西风味餐厅,当然价格比山西的贵的多,东西当然没有山西的正宗。
晋阳饭庄,北京有不少分店。
但是搂住在北京请太原人吃面食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面食在山西有多少种做法? ?
中国有一句俗话讲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为什么山西人这么爱食面呢?在这次的《民俗风情》节目里,我就来同你说说山西面食。
我们先来听听中国烹饪大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刘当成是怎么讲的,
“山西人爱食面与山西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种植习惯分不开的。从历史上来讲,山西尧、舜、禹都曾经在这里建过都,立过业。再一个,从平遥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看,山西的商业活动也非常多,这样也给山西面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山西山多水少,南北温差大,所以也就形成了杂粮多的种植习惯,这也对山西面食的形成奠定了一个物质基础。”
山西面食品种多、花样多也是人们爱食面的一个原因。即使是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高梁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几十种面食,象刀削面、拉面、揪疙瘩、推窝窝、灌肠等等。如果是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一天三换样,三个月都不会重样。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煮、煎、烤、炸、焖等几大类。刘当成说,
“蒸的方面,除了蒸白面以外,还可以蒸莜面、荞面,特别是莜面靠栳栳,还有拨烂子;煮的方面有拉面、削面、刀拨面、剔尖,当然还有握流流、揪片、切疙瘩等一些煮的东西,煎炸方面有糊汤饼、烙饼、煎饺、生煎包子,这些是人们非常欢迎的,至于烤的东西就更多了,有烧饼、发面饼等等。焖炒类就更丰富了。”
由于煮制面食品种极为丰富,而且制作起来方便简单,又可以连汤带菜一块吃,方便还实惠,因此流传广泛。山西人如果哪一天没有吃一餐面,似乎这一天就没有吃饱过。
听众朋友,下面我向你介绍一下极具山西地域特点,堪称山西一绝的刀削面。
刀削面又叫刀砍面,是中华五大名面之一。为什么叫刀削面呢?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为了防止百姓造反,把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都没收了,就连做饭用的菜刀也收走了,只留下一把让每家每户轮流使用。有一天,有一位老太爷已经把面和好了,等着用刀,但当他去别人家拿菜刀时,别人正用着。老太爷在回家的路上脚下踢到了一块薄铁片,就把它捡起来揣在怀里。他的老伴在家里正急得团团转,老太爷拿出捡来的铁片,让老伴用它切面,老伴接过来一看,生气地说:“你这是瞎侃。”瞎侃就是瞎说,而侃又和砍柴的砍同音,就倒提醒了大爷,他把薄铁片磨了一磨,把面托在手上,右手用铁片往锅里“砍面”。煮熟了以后一吃,口感真不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刀砍面就传遍了三晋大地。不过要做好刀削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当成先生说,
“山西刀削面要想做好,首先和面的时候要和好。和面怎么和呢?就是500克面粉加上250克凉水,把水加进去以后,先打穗子,都打均匀,打成雪花片以后,再揉在一起,揉好以后,用湿布盖上,饧20分钟再揉。揉面就有点讲究了,要顺着它的面纹,顺长揉,不能再反过来折过去反复揉,这样削出来的面,纹是正的,吃起来面的筋度就更加爽滑了。”
刀削面从和面开始就有讲究,削面更能看出厨师的功夫。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的时候,有一位山西的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了一块干净的布,把面顶在头上,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面条依次落入七、八步之外的茶壶中,成为京华的奇谈。要吃出刀削面的真正味道,还要看它的浇头。浇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料子。现在常吃的浇头主要是西红柿卤、小炒肉、炸酱、打卤等等。
山西人对面真是情深意切,当然,这种偏爱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绵长之意,孩子到......余下全文>>
山西的著名面食有什么? ?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编辑本段]蒸制面食
山西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等。
★馒头---
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事物纪原》里说诸葛亮为了代替人头祭泸水而发明的馒头,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品。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宋时馒头成为读书人经常食用的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了。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无论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的是祭供用处。一直到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了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作“馍”、“卷子”,也有称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馒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发酵面粉为主料入笼蒸制而成。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还可根据所需制成各种风味。在山西,尤是晋南人,每顿饭都必有馒头下菜方才觉得肚子饱。
★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
★高粱面鱼---
这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
★稍梅(烧麦)---
稍梅的制作工艺很是复杂,中餐的好吃在于各种作料的配合千变万化,早放一刻,晚放一分都有不同味道。制作时将羊肉绞碎,放入盆内,加花椒粉、盐、白酱油、姜末、蒙子拌匀,再将西葫芦、韭菜切细放入,加麻油拌成羊肉馅。最难的是做皮,老师傅们说:“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包馅打花难”。做皮就是将面粉加盐和清水拌匀,揉透搓成条,摘成面剂子擀成片,用擀面杖把面片压出花边,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