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家常菜
家常菜谱,美食攻略

南京雨花石汤圆 雨花石汤圆图片

南京文化的民俗 ?

南京民风淳厚,有悠久的历史,“华而不佻”、“醇而不俚”是南京民俗的本质。南京向为文化之邦,文化融进民俗;民俗又丰富了文化,南京的民俗娱乐中充溢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娱乐舞龙灯,高淳区的跳“五猖”、花台会、打水浒,溧水的打社火,江宁的方山大鼓,江浦的手狮舞、玩石担、六合的玩飞镗等,看似朴拙,却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沃土之中带露的奇葩,而深受群众喜爱。南京的传统习俗则有爬城头(踏太平)、食乌饭,跳五猖、长芦龙灯(高淳)、金陵灯会等。 春节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这是他处所没有的。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民间届时上坟祭扫、祭洒、烧纸、挖盖坟帽、插柳以表达慎修追远的情思。并带茶点到看坟地者门上看望,看坟者亦留食茶饭,互称“坟亲家”。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近年牛首山又经修葺增设景点,并与附近新开发的将军山联成一线,成为游人观赏郊野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此外,城南雨花台、东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处。近十多年来,梅花山造万亩梅园,还举办国际梅花节。每到春晖融融,万花争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动,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连忘返。 端午节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悬挂钟馗图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余下全文>>

南京哪里有好吃的小吃啊..呵呵 ?

南京小吃大全
一、面条类 :
1.三元巷里面的“易记”
2.三元巷要德火锅对面“协记”面馆
3.七家湾2号或打钉巷1号“李记”:牛肉面、牛筋面、牛肉锅贴、牛肉馄饨、酱牛肉、牛
筋等
4.小火瓦巷江苏饭店2号门边的“君友记老卤面馆”:各种盖浇面
5.南湖文体村(七号路)“官复兴面馆”:三鲜面
6.御道街或福建路的“山西人家”:猫耳朵、炒面饼等
7.夫子庙1路车站下客站“华旺楼”各种镇江锅盖面、汤包
8.40路底站的洋珠巷的“四鹤春”
9.湖南路灯光隧道进去向右转童家巷里有一家
10.南师大正门斜对面的“民间老鸡汤面馆”
11.“刘长兴”
12.明瓦廊的“寡妇面”
13.水西门的“张瘪嘴盖浇面
14.洪武北路苏苑大厦对面小巷内50米的“太平洋面馆”的六鲜面
15.集庆门35路车站旁巷口“集庆皮肚面馆”
二、酸菜鱼类:
1.长白街SPR斜对面“重庆渔楼”:鱼、玉米烙
2.马台街“老纪”酸菜鱼及隔壁店的肚四宝
3.王府大街上小金鹰亮丽宫的那条巷子里面的“玉娟”:肥肠火锅
4.鱼、大肠面
5.下关新民路的“京可酸菜鱼”
6.康怡花园傣妹对面的“京可酸菜鱼”:酸菜鱼、狮子头
7.长江路莎丽文蛋糕房的东面的“沸腾鱼香”: 沸腾鱼和炒蟹黄
8.金山大厦的隔壁的颐和商厦对面的宾馆的小巷子的第一家
9.太平洋百货旁边的巷子里的“川味辣子村”:泉水鱼、五味豆腐、
10.烧鸡公
11.北圩路上的“忘不了”
12.下关方家营800号“志强酒店”:四川太安鱼、糯米蒸肉
13.宁海路的宁海路派出所附近的“林氏鱼馆”
14.三牌楼的“鸿陵”酸菜鱼
15.5路底站孝陵卫的“无名”“晓汤”“大金”酸菜鱼
16.评事街“辣子村”的泉水鱼、野餐牛(羊)肉、鬼血旺、晕豆花
17.长江路上的渔家档
18.四方新村内有个叫“爱心煮食广场”的大排挡
19.秦虹车站旁的重庆来凤酸菜鱼
20.上海路“小爽酸菜鱼”
三、火锅类:
1.湖南路、金润发的“小肥羊”、
2.石门坎海福巷总参干休所的“军参”: 羊肉和羊蝎子
3.长白街的“快乐老家”
4.汉府街美食一条街里的“老妈火锅”
5.新街口三元巷的“要德”
6.洪武路的“惠旺火锅”
7.“怪味楼”
8.王府大街的“老太婆麻辣烫”
9.狮子桥和王府大街的雅宴小火锅
四、龙虾类:
1.夫子庙和大中桥那段路中间,有一个桥,桥头的联华超市斜对面
2.“盱眙又一村”
3.丹凤街“龙姐龙虾”
4.丹凤街的“丹凤龙虾”
5.宁海路“朱记龙虾城”:鸡烧田螺,小鱼锅贴,大骨头汤
6.三元巷京侨旁边“杨四龙虾城”
7.中央6楼亚细亚的手抓龙虾
8.杨公井红花地小区对面东白菜园旁的“好再来酱骨龙虾”
9.迈皋桥华电路上坡处联华超市旁“曹氏”龙虾
10.游府西街上南京电台隔壁的“大顺龙虾王”
11.瑞金路五龙桥边上的陈大龙虾
12.丹凤街石婆婆巷内50米左右“阿细小馆”的"木桶龙虾"
13.迈皋桥华电路的“鸿滨佳”的麻辣龙虾、田螺烧老鹅
14.钱都的干煸龙虾
15.盱眙城最好的龙虾店:红叶饭店(汽车站左手一百米华诚超市对面)
16.下关惠明桥的“秋林”
17.夫子庙“珍宝舫”:天味龙虾
五、米线类:
1.瞻园路的“苗岭米线馆”:土豆松也很好吃
2.王府大街上金鹰对面“桂林”米线店及石鼓路分店::
3.水煮肉片,水煮猪干,水煮牛柳
4.成贤街法院对面的“贵州米线”:水煮肉、肉末、牛肉、辣鸡、水煮牛柳、......余下全文>>

南京有什么风俗? ?

南京人过春节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这是他处所没有的。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储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民间届时上坟祭扫、祭洒、烧纸、挖盖坟帽、插柳以表达慎修追远的情思。并带茶点到看坟地者门上看望,看坟者亦留食茶饭,互称“坟亲家”。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经修葺增设景点,并与附近新开发的将军山联成一线,成为游人观赏郊野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此外,城南雨花台、东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处。近十多年来,梅花山造万亩梅园,还举办国际梅花节。每到春晖融融,万花争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动,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连忘返。 端午节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醮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悬挂钟馗图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形图,“驱鬼避邪”。儿童颈项挂五色丝络,络中装咸鸭蛋;臂系五色丝挽成的丝绦,叫“长命缕”,穿虎头鞋,背虎头披,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妇女鬓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金陵龙舟向有“三帮”,有河帮、江帮、木帮,龙舟之多,规模之大,别处也不多见。各船均饰以彩筝;有少儿扮戏中人物在上作种种游戏。当舟过之时,河岸人家掷银角、铜钱或放鹅鸭,为龙舟竞取之以为乐,谓之“夺标”。岸边男女蚁集,罗绮......余下全文>>

关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简介? ?

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l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常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山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
  南京东连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接太湖水网,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距人海口380公里,“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江宽水深, 万吨海轮可终年畅通,是一个天然的河、海良港。
  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16℃。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8℃;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8℃。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无霜期长,年平均239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

  矿产资源

  境内已知矿种40多种,包括铁、锰、铜、铅、锌、锶、硫铁、白云石、石膏、石灰石、粘土等,不仅在江苏省位居前列,而且在全国省会城市引人注目。其中锶储量位居东南亚之首。

  物产资源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境内低山、丘陵面积较大,主要的经济作手有油菜、棉花、蚕茧、麻类、茶叶、竹木、水果、药材等。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玉米和饲料作物大幅度增长。由于长江两岸水网交织,湖泊密布,水域广阔,水质肥沃,因此,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

  地下水、地热资源

  境内仙鹤门的一处地下水源初步查明可采水资源4万吨/日左右,区域面积达18平方公里,是理想的备用水源。天然热水露头(温泉)较为丰富,已知的有江宁汤山,浦口汤泉、琥珀泉、响水泉、珍珠泉,水温22℃~60℃,属低中温......余下全文>>

苏绣传说 ?

农事和节气的风俗 根据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农事和安排生活。如“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头”,元旦日如阴则“岁朝乌云秃,高低田稻一齐熟”。立春日举行探春、采春、迎春和打春及迎春牛和送“春牛图”。夏日有“雨打立夏,无水浇耙”、“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立夏人们吃补食、称体重。秋季“雷打秋头,百事无收”、“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岁元霄雨打灯”。寒冷的冬季主要是田间管理“庄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冬季清除田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冬至大如年,人们吃年糕、做汤圆、穿新衣服、祭祀祖先。
  农事的祭祀风俗 清明前后下稻,下要选时辰、选经验丰富的男性老农,说话要讨口采。第一天插秧,谓“开秧门”,除一套程序外还需祭土地神,若干旱不雨,则去城隍庙祈求降雨。为了防治病虫害,正月半夜“甩火把”。太湖一带如遇上虫害,将扫帚插在田中,称为“扫虫”,或将刘猛春将军菩萨请出来巡游。中秋节后举行土地会、青苗会、稻花会和庆丰会。
  手工业习俗 世代相传“百作拜师”,学徒拜师要有“荐保”、“保头”,签定合约。学徒期间尊卑上下等级分明,学业期满,要举行拜师仪式,办“满师酒”,向师傅、师母行“三拜九扣”之礼。各行各业有自己的祖师爷,逢先师生日、过年过节和开工之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如石匠、木匠的师是鲁班,理发业是吕洞宾,烧炭业是陈老相公,雕刻业是邱弥陀,陶瓷业是范蠡,制笔业是蒙恬,竹篾匠是泰山等等。丝绸业十分发达,明代的苏州“家家养蚕、户户刺绣”。机工们崇尚机神,建庙塑像。旧时织机分为提花机和素机,只有男性织工坐提花机,织出有各图案的丝绸供宫廷官吏享用,女性织工只能上素机织绸,为平民百姓衣帛。苏州刺绣历史悠久,历代朝官府十分重视,刺绣业尊顾名世为祖师,民间的刺绣名师培训刺绣艺人。无锡惠山的泥人深受人们喜爱,妇女买“大阿福”讨吉祥,蚕农买“春牛”祈求农事顺利,市民喜爱“观世音”,“钟馗”等期望神灵保佑。吴县西山的碧螺茶享有盛誉,每年在春分至谷雨前后采茶女经过沐浴更衣,去山上采茶。茶农最担心旱灾或虫灾,逢到这情况,茶农就宰猪杀羊供奉龙王菩萨、孟姜菩萨,有的还抬着菩萨到茶山上走一圈。除夕人们把采制的头茶供奉菩萨,初一清晨先泡一杯茶,供奉在灶神堂前
  渔业习俗 江苏河网密布,渔民世代从事养鱼捕鱼活动。太湖渔民供奉传说中治水的大禹,于是在昂山上造禹王庙,每年春季的全猪全羊斋禹王神,并请戏班子演戏酬谢神灵保佑。每年五月至七月渔民出湖捕鱼前,要举行请神及会餐活动,俗称“做公堂”。早上开网,第一网捕到鲫鱼或鲤鱼,认为是大吉大利,如捕到黑鱼,兆“黑心”,当日一定会捕到很多鱼,如果捕到的是白鲦,则认为这天要白辛苦。小塘捕鱼,干塘时焚纸烧香,祭祀塘神。
  市集民风
  ? 一般较大的庙会在农闲季节举行,少则一日,多则十天。庙会期间,庙内烟火缭绕,锣鼓喧天,庙外各行各业商贩叫卖、杂耍、小吃一应具全。成千上万的人乘船、步行从四面八方涌向庙会。集市上小商贩除了吆喝叫卖外,还有各传承的打击声,如货郎担摇皮鼓,铜匠担晃铜串,糖粥担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锣,收废品摇铃等等。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铺在高墙上写个“当”字,茶馆悬挂“茶”字招牌,酒店多悬黄白旗帘,理发门前竖红、黄、蓝三色转动圆柱灯,浴室挂红灯笼等。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早时商店都设财神堂,并举行祭祀活动,传说财神菩萨是赵公元帅,还有五路神。各行各业还有一套“行话”,谓“切口”,店主和职工当首买主面,用切口交谈价格,使买主不得而知。
  饮食风俗 江苏饮食选料讲究,四季有别。南京厨师素有“天厨”之称,南京板鸭又称“官礼板鸭”和“贡鸭”、桂花盐水鸭饮誉中外。......余下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万丰美食菜谱大全 » 南京雨花石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