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糕的做法 ?
一、搓面1. 清水煮沸,将洗净的艾草放入锅中,转绿之后加盖,煮至烂熟。 (用手能搓烂的那个程度就合适了)2. 从锅中取出,沥干水份。 放在砧板上跺烂 ,也可以将艾草切小段,将艾草放进搅拌机,绞碎,再沥干水份。3. 这时候加入适量糯米粉,就可以搓面团了。使劲搓、揉成团。4. 搓好后,拧成小团团待用。二、做馅1. 小火煸炒花生仁、芝麻,炒好后 将花生仁、芝麻捣碎 。2. 将碎花生粒、芝麻、白砂糖 拌匀,待用。三、包馅1、将揉好的小面团摊平,往里放馅料,捏成园形、饺子形或别的形就可以了。四、蒸:20分钟到3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做艾糕怎么做 ?
客家艾糕的做法
将馅所有材料拌合备用
将新鲜的艾草清洗干净,去除老梗,放入煮开的水中焯熟
取出挤去多余的水份,切碎,剁成泥备用
糯米粉加少量开水拌合,其次加入糖粉,面粉以及艾泥趁热搓匀
把搓好的面粉分成50克左右的小剂子(18个左右),滚圆压扁
包入小匙馅料捏紧收口
模具撒粉后将包好馅料的面团放入,压扁,敲出即可
蒸锅加水,垫上纱布(可选),放入面团成品蒸制15—20分钟左右,出锅即可
小贴士
糖可以不打成糖粉,但必须加水煮成糖水,但用水量会因面粉的吸水性或者艾草泥的干湿有关,水量分因它们而改变,如果一起煮的话糖水多了用不完就有点儿浪费了
面粉或粘粉都可以不加,但作品须直接入盘中蒸制或者不压花模,将小面团压扁入锅即成,做出来很软很软,也很可口,但没花儿
千层艾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视频 ?
1、新鲜艾叶,选嫩尖部位,焯水,加入2克碱面
2、过冷水浸泡一会
3、艾叶沥干水份,用刀剁成蓉,放入搅拌机,加入一半份量的水,榨成艾汁
4、粘米粉加入澄粉,倒入艾汁
5、用打蛋器搅拌成米浆
6、剩下的水烧开,加入白糖,继续加热融成糖水
7、加入适量的花生油,糖水趁热倒入先前的米浆中,一边加入一边搅拌,形成生熟浆
8、起蒸锅,用大汤羹勺两勺,盖锅盖蒸4分钟
9、待每一层米浆熟透后,再加入两勺生浆,盖上蒸4分钟,如此重复步聚,直至生浆加完
10、这是最后一层加浆(中途如果底下蒸水过少,切记一定要加入开水)
11、熟透后取出来放凉
12、待糕点凉透后,用小刀划凌格,就成了千层艾糕了
如何制作艾饼???? ?
艾饼,一种盛行于湛江地区的食品,听说茂名亦有。然而,当地大多写作艾(米乙),又因其多用一种树叶包着,亦有写作“木叶挞”。
艾饼,顾名思义,与艾有关。即用冬季长在田埂边或稻田里的田艾花籽,选其棉质,打碎熬汁,并伴以糯米粉,做成面团,进而作为饼皮。颜色墨绿,据说这些艾饼有“去泥”的功效,“去泥”究竟具体是何所指,则不得而知了。
以往家中过年前,爷爷奶奶在世时,奶奶一再嘱咐要做饼,说是“有钱人家才做得饼,没钱人家才会穷得连饼都做不起。”这样,做饼这一过年习俗,倒是延续了好些年。只是,做艾饼的工序颇为繁琐,况且忙过年卫生年货的活儿不少,于是渐渐地遭到我和弟弟的极力反对,终于在一年又一年的反对中,做艾饼终于退出了我家的过年生活。
做艾饼,还是保持着传统的做法,工序从头到尾几乎是一家包办。先是购买材料,甜馅有冬瓜糖、红枣、蜜枣、椰子、白芝麻;咸馅有花生、白芝麻、虾米粒、腊肠粒。各家依据喜好而材料不同,但大约仅是增减而已,我家的馅料便如上。估计甜馅最为传统,但却最讨人嫌,不大好吃,所以家里做了艾饼之后,大家大多先挑咸的吃,留下甜的。幸好甜的,好存放,十几天都没问题,也许这也是它的好处吧。
买了材料之后,便一样一样地加工。椰子要刨丝、再而炒香;剪冬瓜糖粒、红枣蜜枣丝;切腊肠粒、爆炒香;花生、虾米炒香研粒。但是材料粗加工,就颇费周章。至于做饼皮的糯米粉,尚需从市场上买来,晚上洗净,晾得半干,翌日拿去打粉;而包裹的树叶,也需早先摘好洗净晾干。
待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便开始正式开工。先是用红糖熬出浓浓的糖浆,伴以艾籽,再而用力搓匀成面团,甜馅的饼皮就成了。咸的一般伴以一种胭脂红的食用色素,饼皮粉红粉红的。做饼时,捏一小团面粉,在手中摇得滚圆,双手合扁,继而将扁面团捏成薄圆,放在手上,手心微凹,再是舀上馅料,将圆扁的饼皮对折一合,密封成半月形,便成一个肥鼓鼓的艾饼。最后包上木叶,排起来放在蒸笼里,蒸熟便可。
刚刚蒸熟的艾饼,倒是味道不错。可惜过得一两天,饼皮由于是糯米粉,便会发硬,即使重新蒸软,觉得味道总是不如以前。
艾草粉可以做什么主食吗? ?
可以做成馒头的,艾叶食用在我国古代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经史书籍载有端午节“饮艾酒、食艾糕”的民俗,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一股食用艾叶之风正从乡村刮到城市,偏僻山区的艾糍粑、艾叶煎蛋、艾叶肉丸子等相继进入了一些酒家,深受食客欢迎。注意适时饮食、食疗养生的“煮妇”们也不甘落后,有意识地买来艾叶,烹制一些食疗养生菜给家人吃,以达到养胃、祛湿、杀菌等目的。但建议用食用艾草,野生艾草难以入口。爱上艾有专门食用的艾草粉。做法:1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2将面粉、黄豆粉、泡打粉、艾草粉混合,缓缓加入酵母水和凉开水,搅拌均匀,和成光滑的面团。3将面团收口朝下,盖上湿布或保鲜膜,放在温暖处进行发酵。4待面团发酵好,在案板上撒上少许薄面,反复揉面团,揉至面团表面光滑,将面团整形成圆柱形。5用刀将圆柱形的面棍切成等量的小剂子,每个小剂子再反复揉。6最后整形成圆圆的馒头生坯。7蒸锅中加入适量水,在蒸屉上铺上屉布或烘焙纸,将制好的馒头坯码在上面,每个之间要留出适当距离,盖上锅盖继续醒发20分钟。8开火,大火烧开后转中火
延庆县特色小吃是什么? ?
人参和乌龟怎么样来烹调? ?
药材与药膳
犯了错的长今要被赶出宫外,在郑尚宫和韩尚宫的哀求之下,虽然免除了被赶出宫外的命运,不过也只是被调到宫外的多栽轩去种植草药和蔬菜。长今成功栽培出百本,立下大功,欣喜万分。百本是什么?它又有什么功效呢?
百本
百本亦名戴糁、黄芪、箭芪等。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死。老人形体削瘦,面色淡黄,被称为“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药材。生用、蜜炙、拌炒黄芪,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在中国古代,人们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这些药膳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需要明确的是,黄芪虽然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服用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症,均不宜服用黄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黄芪当归补血汤
方药:黄芪50克,当归10克。
用法:以水煎服。
功能:补气生血。
补阳还五汤
方药:生黄芪60克,当归尾、赤芍各6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补气活血,祛淤通络。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截瘫、下肢痿废、便干尿频及尿失禁者。本方可用于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形成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高丽人参
长今在剧中行医治病,经常要用到的一道重要的药材就是人参。据记载,高丽人参作为贡品和贸易商品输出国外,最早是在513年神宁王赠给梁武帝。高丽人参具有抗疲劳紧张,抗尿糖,调节血压,防癌,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加强脑功能和肠胃功能的作用。高丽人参分锦山人参和开城人参两种。锦山人参分为水参、白参、红参和太极参。从地里挖出来未经过晒干和加工的是水参,可以直接服用,也是所有人参制品的原料。水参去皮晒干,略呈黄白色的是白参。水参不去皮,蒸熟晒干,呈淡淡的红褐色的是红参。太极参则是用水将水参煮熟晒干。锦山人参是上天赐予孝子的礼物。关于锦山人参还有一则传说,大约1500年前,在锦山山下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儿子非常孝顺,天天去观音洞祈祷母亲早日康复。一天,山神托梦给他说,观音洞下面的岩壁上长着一棵草,上面结着三粒红果。将它采来给母亲服用,病就会痊愈。儿子依照山神的话做了,母亲的病果然好了。此后,这个......余下全文>>
急求,绿豆糕,板栗糕,香芋糕的历史由来,谢谢 ?
1.源于古代的岁时节令
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一年中有许多节日。这些节日,有的是地区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随着这些
节日的惯例化和普及化,一些附会于节日起源传说的糕点便应运而生了。例如农历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
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日上市的巧果,就是古人对这一神话故事在食品上的形象展示。八月十五中秋节,传
说是月亮的生日,又有的说是嫦娥奔月的日子。此日上市的中秋月饼,就是古人对月亮形状的模拟和月亮
神话在食品上的艺术表现。农历四月二十八,传说是药王孙恩邈的生日。此日供在药王神像前的“蜜供尖”就是古人对孙思邈《千金宝要碑》形状的模拟。到后来,蜜供尖到正月初一时就供在包括释迦佛在内的众
神像前,于是有人又说蜜供尖形如“浮屠”了。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这些附会于节令起源传说的糕点,
最初都是神像前的“供品”,供后家人分食,以后才发展成为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糕点。
这类糕点中,也有不少是随着节气的变化应时而生的。例如农历三月有玫瑰饼、藤萝饼,夏令有绿豆糕
等等。
2.出于统治阶级的礼仪之需
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有一套极为繁缛的礼仪,糕点也作为一种礼遇而成为礼仪的内容。自辽、金以来,随
着统治阶级在北京的建都,各种宫廷宴和官方宴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在北京举行。作为筵席美食一部分的糕
点,便在北京的皇宫和官府的膳房中生产出来。同时,皇帝在筵宴文武大臣和外国使节之外,又有向百官赐
食糕点的礼制。例如明代皇帝每于四月八日要向百官赐“不落夹”,每于冬至要向百官赐“甜食一盒,凡七
种,一松子海哩擀”。以上这些,一方面为北京传统糕点增加了宫廷和官府糕点这一新的成分,另一方面又
随着宫廷和官府糕点的外传与北京民间糕点的进宫,大大促进了北京民间糕点的发展。
另外,在封建礼仪的制约下,大至红白墨尊,小至师生见面,糕点都是必备的礼品,例如金中都的女真人,
“壻纳币,戚属偕行,以酒馔往,次进大软脂、小软脂、蜜糕,一名一盘,日茶食。”
3.都城饮食的传播
辽、金、元统治者建都北京的时候,都曾将北宋汴梁、南宋临安和其它地方的百工技艺掠至北京。明永乐
皇帝迁都北京的时候,又将河北、山西和江南匠人徙至北京。于是,这些迁居北京的百工技艺中的糕点师傅,
便将汴梁、临安、江南以及其它地区的糕点传至北京,这些糕点后来成为北京传统糕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节令糕点中的七夕巧果、重阳花糕,宫廷糕点中的毕罗,市食糕点中的蓼花、桃酥、糕干、栗子糕等等,
都是从汴梁、临安和江南等地传入北京的。
4.饮茶之风的推动
唐代以后,饮茶风行南北。据史料记载,在包括金中都(今北京)在内的金国境内,“茶之为饮,无异米盐,
上下竞啜”。饮茶必上糕点,尝点又必泡茶, “茶食”遂成为金国朝野佐茶及互相馈送之食品。《海陵集》
载:女真“俗重茶食,阿古达开国之初,尤尚此品。若中州饼饵之类,多至数十种,用大盘累订高数尺,所
至供客,赐宴亦用焉,一种名金刚镯,最大。”
明清时,北京坊巷中有名为“茶食胡同”者,其显然是憨代
中都城坊巷名称的历史遗迹,于此也可见女真茶食盛行金代中都之一斑。金代女真茶食“用大盘累饤高数尺”
的记载,不禁使人联想起公元十七世纪清代的满洲饽饽桌,这种饽饽桌又称“桌张”,为满族特有之宴席糕
点,以各种满洲饽饽叠落而成,其形“如宝塔,然有高至十二层者”。(《光绪顺天府志》)金代女真为清代
满族之先世,金国茶食与清朝桌张在形制与用途上如此之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
5.民族饮食的交融
北京传统糕点在其形成的历史中,还吸收和融汇了历史上聚居在北京地区的各族人民的智慧,吸收了各民
族糕点的精华。
早......余下全文>>
艾草青团为什么有的做颜色绿有的颜色发黑 ?
你好!
正常的话,用艾草做是有点发黑的,那些碧绿的都是菜汁什么的,或是色素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