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哪里有好吃的? ?
济南十大名小吃
泉城大包
几乎每个来泉城旅游的人都忘不了品尝名闻遐迩的泉城大包。
它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种多。
泉城大包97年起就获"中华名小吃"奖。
它快捷方便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获得广泛赞誉,蜚声海内外。
老地址是南门大街2号,6921911-3300。
现在已经不卖了。不过似乎正在筹划重开。地址不变。
大家一起关注吧。
草包包子
普利街15号,6921454。
做1路公交车到普利街下车前行10米左右。
济南的名吃,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
因创始人张文汉先生憨厚淳朴的绰号"草包"而得名。
精致皮薄味美多汁,迄今已开发出以猪肉灌汤包为首的十余种风味。
生意出奇的好。一笼才六块经济又实惠。
建议你去那里的大堂墙上看看名字的由来,还有,那里做正宗的鲁菜。
喜欢那里的龙井包。肘子肉拌黄瓜好吃。
蛋花汤特别好喝。花生糊也好喝。
吃不了的用荷叶打包带走。那个大荷叶特别的香。
这可是济南的老字号,不仅是一种食品,而且是一种文化。
孟家扒蹄
共青团路草包包子铺路口一直向北走,大约二三百米就到了。
具体位置是朝阳街28号(一座四层小白楼)。
老字号。门脸不大却生意兴隆。除了它的老招牌扒蹄和排骨,碎肉也不错。
上午10-12点,下午16-18营业。去晚了就没的买了。
名士多烤全羊
济南经三纬九路26号,7931027。
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声大起。
选梁山1岁青山羊,以祖传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黄家烤肉
济南名吃。恐怕很多人没有吃过。
黄家烤肉作坊在二七西边小梁庄内,济南目前有四个地方有卖。
一个在建设路二七新村西头往南集市内。
还有一家在民族大街。
另外在经六路和经七路之间的斜马路也有一家。
再就是经八路自由大街菜市场里边,红色的亭子,正冲着集市的三岔路口。
黄家烤肉起源于章丘,以猪肉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树枝熏烤制成,口味略咸。
黄家烤肉有两种,瘦肉和五花肉(带猪皮)。
瘦肉且不说,五花肉肥而不腻,猪皮香脆可口,绝对是烤肉中的上品。
目前市价:12元/斤。
天天炸鸡
天桥医院东邻,5959187。
泉城"十大名吃之一"。工艺精湛、风味独特。
得到省内外人士称道和许多留学生的认同。
雨雨炸鸡酱鸡
济南天成路42-2号,分店在四棉副食品市场,5958650,9089691。
"济南名小吃金奖"产品,色泽金黄、骨肉自脱、风味独特。
华林居"香菇烤鸡"
济洛路136号,5915514。
亮亮拉面
泉城"十大名吃之一"。多次参加厨师节获得好评。
地道的配料,劲道的拉面,现在亮亮算得上是济南新一代的老字号了。
店面不大却常常是人头攒动。小小的拉面却长长地拉住了老济南人的脚步。
要上一盘肘子肉,一碗3元的面,在来上点香菜,着上点醋。
又清咽,又润喉,比你吃什么药都管用。心情一准就好了。
总店在经四纬十二路西商业街。一店英雄山名优小吃城。二店济微路38号。
感觉济微路上的比英雄山的好吃,而且还便宜。
油旋
济南的名吃。
今天提起济南名吃人人都只知道烤地瓜。
其实济南不是没有传统的好东西,是渐渐的都失传了,很可惜。
如果有时间和金钱真想去拍个专题。
济南老字号在东门后面,晚报曾经......余下全文>>
葱油麻汁面是哪个地方的特色小吃 ?
在济南,凉面又叫“麻汁面”,是济南传统的面食。每年夏至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麻汁凉面,经济实惠,食用凉爽。
做法:将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入冷水中浸凉(可多换两次凉水) ,最后一次用凉白开水捞过,盛入碗中,碗勿盛满;然后再向面条上撒各种菜,加盐水、醋、酱油、蒜泥、芝麻酱汁以及香椿芽、胡萝卜丝、黄瓜丝等,食时拌匀。
此种面条凉爽,口味自选,有嗜辣者还可加红油汁等,都随人意。素拌凉面】
材料:面条500克,菠菜或小白菜300 克,青椒(甜)3个,榨菜25克;葱10克,蒜1头,酱油10克,香醋5克,精盐3克,味精2克,香油15克,高汤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焯熟,捞出放到凉水中过一下后切成长段;青椒切丝、焯熟,榨菜、葱切成碎末,蒜剁成蒜蓉待用;将酱油、香醋、精盐、味精、香油、高汤等调料放入碗中,调成凉拌汁,浇入凉面中。然后依次把菠菜、青椒丝、榨菜末、葱末和蒜蓉放在面条上,拌匀即可食用。
减肥期间晚餐能吃凉面吗 ?
有很大的影响!面食最多的是淀粉,而淀粉还就最多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还不容易消化。所以会肥
想做小吃摊但是第一次接触有很多不懂得的地方希望有大神帮忙解答下 5分?
做烧烤吧,我们有技术支持
长沙渔猎时代提供烧烤食材、半成品、熟食品及烧烤工具免费租赁服务,让您可以随时随地尽情的烧烤。
谁知道怎么样做正宗的冷面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1. 韩国冷面的做法 原料: 韩国荞麦面 配料: 葱10克、姜10克、桂皮5克、大料5克、萝卜100克、牛肉200克、鸡蛋1个、 熟牛肉100克、黄瓜100克、韩国辣白菜100克、苹果适量 调料: 胡椒粉1克、冰糖10克、真露、柠檬汁、韩国辣椒油、韩国生抽 做法: 1.将葱、姜、桂皮、大料、萝卜、牛肉,切成半个手指大小,慢火煮一个小时。 2.加入胡椒粉,然后将汤过滤至没有杂质的清汤。 3.往汤中加入冰糖,加热到冰糖融化后再加入韩国生抽。 4.最后加入切好的黄瓜片、少量的苹果和柠檬汁,(浸泡两天时间后再用,这样味道更清香。) 5.将韩国荞麦面煮熟后用凉水浸泡,直到凉了为止。 6.准备好配菜:熟鸡蛋、苹果片、韩国辣白菜、熟牛肉片、鲜黄瓜丝。 7.将事先冰好的汤和配菜一起装盘,撒如芝麻完成。 2. 朝鲜冷面简易做法 原料: 1.汤料 黄瓜丝若干加入姜片、葱花、松子仁,白醋、糖、料酒、生抽、盐、凉开水等调成酸甜咸适口的冷汤,放冰箱中冷藏。(如果喜欢柠檬的清香,也可挤些柠檬汁在汤里) 2.配料 煮鸡蛋(或煎蛋)一个、酱牛肉若干片、圆白菜(或西生菜、萝卜)切丝加少量盐轻腌一下、梨(或苹果,西瓜、西红柿等)两三片、放入碗里,加辣椒面和生抽调好 3.面选用山西雁北高寒地区的莜麦面莜麦面 制作过程: 1.将冷面放入滚开的水中煮开后马上放到冷水里冲洗数遍。 2.将冲凉的面放到大碗里,加入配料,滴上芝麻油若干滴,倒上汤料、冰块就可以食用了。 3. 朝鲜冷面的做法 配料:辣椒面,白醋(其实醋精最好了,没找到卖的),芝麻,大喜大(韩国的一种类似味精的东西,分好多种,这种是专门做冷面的,其实高手做冷面都不放这个:))配菜就看自己的喜好了,反正个人觉得香菜和辣白菜是不能少的切好的 最关键的就是烫冷面,冷面切记不能煮,一煮全烂了,用烧开的水烫下就行了,冷面就吃的那种一段在嘴外,一段在嘴里,还有一段在嗓子眼的感觉,哈哈,用大板牙抵着大舌头咬短,俺的最爱哈哈.烫好了用凉水冲几遍,冲凉了就OK 调汁就看自己的口味了,我喜欢酸甜口的,就放白糖,盐,白醋(不能用香醋哦),大喜大,兑凉开水,再加N 块冰疙瘩(不怕胃疼的尽管加哈) 好了,就往里扔冷面扔配菜吧,总之一句话:超级冷面,想加就加面都被埋下面了,嘿嘿 4. 吉林.延吉冷面 荞麦面上盖着牛肉、苹果、泡菜,上桌前从大桶中舀一勺冰凉酸甜的汤料,满满的一碗凉爽。这是延吉冷面留给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这样做出的冷面才是最正宗。 5. 中华凉面 材料:凉麵、蛋丝、小黄瓜丝、火腿丝、胡萝卜丝(先烫熟)。 调料:芝麻酱1大匙、盐1/2小匙、糖1大匙、乌醋2大匙、辣椒油2大匙、蒜泥15g、凉开水适量。 做法:先把蛋丝、小黄瓜丝、火腿丝、胡萝卜丝四种放到凉麵上即可。 6. 北京芝麻酱面 原料:机制切面或自擀的面团均可,芝麻酱、黄瓜(或小萝卜、芹菜)、精盐、凉开水、醋、蒜。 做法:芝麻酱加入少许盐凉水(以精盐适量倒入凉开水中稍搅,自行溶解而成),用筷子轻轻顺时针搅拌,待水分渍入酱里,再放少许盐凉水,搅至稀泥状时即可;面条用水煮熟后过凉开水,放在碗里,边用电风扇吹边翻挑;将黄瓜洗净切成细丝,如选用小萝卜可洗净去皮后再切丝,芹菜用热水焯一下再切成末;碗装凉面端至餐桌上,撒上黄瓜丝或小萝卜丝、芹菜末等,浇上醋、蒜,再以勺浇上调好的芝麻酱,用筷子拌后即可食用。 7. 老济南凉面 在济南,凉面又叫“麻汁面”,是济南传统的面食。每年夏至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麻汁凉面,经济实惠,食......余下全文>>
济南最大的小吃城在哪?? ?
一直不知济南还有这么繁华的小吃城,今天有幸品尝,暗暗后悔识君晚矣!小吃城在省体育馆向西的经十一路上,紧邻经十路,交通便利,食客云集,一座难求。东西向的小吃城足有800米长,路两边停满了各种小车。两边各地风味小吃密集:东北菜、重庆菜、济宁菜、新疆菜、山西面、陕西美食、胶东菜、蒙古火锅……,遍享祖国美味。
我去过长春王记菜馆,是全国连锁的风味菜馆,在济已开三家。小鸡榛蘑粉一盆26,够2人的饭量,玉米面条一盆凉面14,配2碗拌菜,量真足,小茬子粥1元1碗,香啊。
我去过新疆居。拉条子10元,味道好极了,一个人的饭量;囊包肉38,大块的羊肉和浇汁的囊,价格少贵一些,羊肉好吃。大盘鸡味道一般,鸡不是散养鸡的原因。
我去过山西面馆。刀削面正宗,4.5元。凉面很筋道,6元。一个人一份面即可。
我去过陕西面馆。羊肉泡馍、牛肉面比较实惠有风味。
济南本身没有什么特色小吃,据说只有烤地瓜、四喜丸子,能够云集各地风味也是大手笔。
我去过亮亮面馆,它的拉面在济南很有名,面不错。
我去过阿訇锅贴王,啃骨头、吃锅贴、喝疙瘩汤,一种家庭味吃法很亲切,当然是锅贴最好。
山东济南的天气和饮食习惯如何? ?
济南的饮食习惯
济南人的饮食与济南的风土环境、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
在济南人的饮食习惯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尊重传统的特点,这种传统首先表现于世代相传的节日食俗,人们甚至将节日的食俗编成了歌谣来传唱,如“冬至包子夏至面,端午粽子腊八粥,正月元宵二月豆”等等。济南夏天酷热,到夏至这一天要吃辩凉面。从前济南人吃凉面必不可少的佐料是胡萝卜咸菜丁、香椿芽细丁、黄瓜丝、氽过的绿豆芽、烫过的韭菜段、醋、盐水、麻汁酱,再加上酱瓜肉丁炸酱。这种味的凉面只有济南人能品得出它的好处,饥引人的魅力,正如一首民谣所唱的那样:“麻酱面,麻酱面,不吃不吃两碗半。”
济南人的食俗还与济南人的起居习惯直接有关。比如,济南一般睡得晚起得也晚,因此也就没有郑重地做早饭的习惯,到晚上却有吃小吃的嗜好。
老济南的商家店铺没有一早就开门的。随着近代的开埠,城市里出现了新的职业人群,可称之为现代工薪族。这些人一早起来赶生活,要吃早饭。家里人不习惯做早饭,只好到街上去吃,这才使得做早点的行业应运而生。
济南的早点一般是豆汁、油条(济南人叫“果子”)、甜沫、鸡蛋包、油炸糕、马蹄烧饼等等。到豆汁房吃早点,身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法:拉洋车、出大力的人到这里,叫上一碗能起油皮的热豆汁,把自带的窝头或饼子掰开,往豆汁里一泡,喝得满头大汗,吃得口口香甜。有些身份的人,或爱吃油条,或爱吃鸡蛋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吩咐店里的伙计,炸得老一些或嫩一点。就是这寻常的几样吃食,也有的店铺能够做得与众不同,像大明湖饭店炸得油条,一根可以分成八条,俗称“八批果子”。
起得稍晚的人,吃早点选择的余地就大一些。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食物,还可以吃到烧饼夹牛肉、油旋、盘丝饼、锅贴、大米干饭把子肉等。济南的牛肉远近有名。旧时在北厚记附近有一家卖牛肉的,遇上顺风,一进普利门就能闻到肉香味。在这个牛肉摊旁边,有人搭卖马蹄烧饼。买了牛肉再夹进烧饼中,便配成人们喜爱的“美食”。油旋本是南方的一种面食,清朝末年曾在南京经营这种面食的徐氏兄弟,把油旋带到了济南。油旋里面要掺入葱油细盐,搓拉至薄,层层卷起,先烙后烤,因形如螺旋,所以叫做“油旋”。与油旋相似的一种面食是盘丝饼, 它源于本地,是用传统的抻面制成的。盘丝饼也叫“青油盘丝饼”,是把面抻至极细,再盘成圆饼,一饼面丝可达千余根,在油中半煎半烙而成。济南的锅贴是很有名的,又以便宜坊所制为最佳。包制时馅和面各半,两头留口,呈月牙状,放入铛中煎烙带蒸,将熟时淋上香油,底酥黄,面白软,馅香美,长久被列为济南名吃。大米干饭把子肉有点像午饭了,因为在济南人的心目中,这是正式的饭食,不大像随随便便的早点。卖大米干饭把子肉最有名的当数赵家干饭铺,其把子肉用五花带皮肉烧制成。除此之外,还有酱鸡蛋、四喜丸子、炸豆腐、炸面筋等。
济南人吃夜宵,有几种去处,街上的米粉铺大都经营到午夜。粉蒸肉、豆腐脑、热豆腐、丸子汤、烧饼果子、酱鸡蛋则在各街巷提灯叫卖。诸多吃食中值得一提的是济南的米粉肉独具一格。做米粉肉用的是猪硬肋肉,先要在火上燎糊肉皮,再放到热水中浸透,用刀刮掉糊皮;米要精选好大米,加入花椒、桂皮、八角,在微火上炒成淡黄色,然后捡出佐料轧米为粉。轧米又不能轧得过细,一粒米轧成三瓣最好。制成后,将粉与肉合在一起加入酱油、精盐、南酒杯浸渍。最后把肉皮朝上摆在粗瓷碗里,米粉撒在上面,上笼旺火蒸熟,做成的米粉肉色红味厚,肥美不腻。
济南的气候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余下全文>>
济南各地的习俗 ?
节日的习俗传统节日春节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建国前,民间习惯将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与正月初一连在一起,谓之过年。一进入腊月便开始买菜、打酒、杀猪、宰鸡准备过年。腊月二十三祭灶后开始蒸制节日食品,节日气氛越来越浓。除夕,迷信传说百神下界,清晨贴春联或门神。上午各家携纸香到村口请先祖回家,在堂屋设祭,近逝者安牌位,先逝者开家堂,俗谓轴子。在庭院设位供天地,厨房供灶神。中午全家团聚,改善生活,名曰团圆饭,县东部主食为饼,寓意年年翻身(县西部晚饭食饼)。傍晚,悬彩灯,各家儿童由家人领到门前或胡同口燃放鞭炮,以驱年怪;在门前烧谷秸,称为照庭(传说早年贫民刘猛除夕夜奔家探母,人们感其孝,遂燃柴为其照路)。入夜,家人陪家堂并围坐一起,饮酒叙谈,称为守岁。午夜,燃鞭炮以示辞旧迎新。正月初一,清晨食迎春饺子,饭前晚辈给长辈行叩拜礼,长辈则用纸包钱给儿童,谓之“压岁钱”。饭后,邻里间互相拜年,逢长辈皆热情问候:“起得早?”、“过年好?”、“发财?”等。全日穿新衣,改善生活。下午日落前携纸香及供品将除夕日请回的先祖送回茔地。除夕日,有债务的贫苦人家多为躲债出走,年后才敢回家,即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节后自初二始,乡邻挚友互相宴请吃酒,并携礼物走亲拜年,时半月方止。建国后,实行公历纪年,旧历年改为春节,旧时节日中的迷信活动多数已废止,其它如穿新衣、放鞭炮、吃水饺及走亲访友等仍存。城镇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多放假三天,正月初一以团拜形式庆贺新春。
阳公忌农历正月十三民间谓之“阳公忌”,旧时群众认为是日不吉利,无特殊事项多不串亲,不外出。建国后,此俗消失。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群众谓之正月十五。旧时,民间有点岁灯、扮秧歌等活动。建国后,点岁灯之习渐失,扮秧歌常盛不衰,1979年以后堪为民间盛事。有秧歌的村庄,从正月初四五开始组织演练,十五前后相互串村表演,优秀节目还汇集县城或乡镇驻地表演,省、市有关领导及专家前来参观指导,盛况空前。
填仓日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是日日出前,农家以草木灰在院中画囤形,象征粮仓,中间放五谷少许,谓之填仓,后燃鞭炮,以祈五谷丰登。建国后,此俗在农村尚存。
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俗语谓“二月二龙抬头”,预示着春雨即至。旧时农家多用木棍敲击炕沿并改善生活。建国后,迷信习俗多数废止,改善生活之习尚存。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相传是为祭祀介子推而设。是日禁火寒食,民间有培坟土祭祖扫墓、踏青野游及荡秋千之习。秋千多于节前扎制,节后拆除,谓之“悠(忧)前不悠(忧)后”。建国后,寒食日农家祭祖扫墓习俗尚存,部分群众改烧纸哭坟为向祖坟献花圈。国家机关及各群众团体多在清明节时拜谒烈士陵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旧时,食粽子,贴钟馗像,门檐插菖蒲、艾枝,院中洒雄黄酒,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小孩佩戴长命锁、艾虎以除灾异及不祥。建国后,插艾枝、食粽子之习少见,其它活动皆停止。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日又称天贶节。旧时民间在此日晾晒书籍、衣物等。建国后,此俗废止。
入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是日食凉面谓之能防暑,此俗相沿至今。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乞巧节。是日晚,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青年女子多在院中设供,乞求织女传授纺织技术。建国后,此俗渐止。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群众称为“七月十五”。旧时,多用初熟五谷及新鲜瓜果祭献祖先。建国后,祭祖遗风尚存,群众多于是日改善生活。
中秋节农历......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