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炖山药怎么做最好吃的家常做法 ?
食材:猪小排(猪肋排)500克 山药500克 江米酒15克 盐5克 冰糖10克
山药炖排骨的做法详细步骤:
1. 将小排骨用热水汆烫之后洗净;
2. 再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备用;
3. 将山药去皮,切成约0.5公分厚片再切对半;
4. 切好的山药放入排骨中,加上其它材料并调味;
5. 再以中火继续熬煮15分钟即可。
山药: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山药的做法,红烧山药怎么做好吃,红烧山药的家常做法 ?
红烧山药怎么做
主料
山药
200g
五花肉
200g
辅料
老抽
适量
盐
适量
白糖
适量
姜蓉
适量
五香粉
适量
鸡精
适量
葱花
适量
步骤
1.五花肉切块
2.山药去皮,切段
3.锅中放底油,把五花肉放入锅中,煸炒
4.把山药段也倒入锅中
5.加一大勺糖
6.加适量老抽
7.加五香粉
8.加适量姜蓉
9.加适量盐和鸡精
10.撒葱花,出锅
山药的功效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
功效
《本草求真》:“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
在实验性关节炎大鼠的研究中, 山药水提液能显著抑制Cu2 + 对γ 球蛋白的变性作用,表明具有抗关节炎的作用。山药水提液还可消除尿蛋白,对突变细胞具有抑制产生的作用。
1、补中益气:铁棍山药因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余种微量元素,及其它矿物质,所以有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之说。
2、消渴生津:该山药有消渴生之功效:中医治疗虚劳消渴(糖尿病)处方中常有山药单味使用,或与其它药物合用,效果更佳。
3、保健:由于鲜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可以防治人体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动脉硬化,对维护胰岛素正常功能也有一定作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宁咳定喘,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
4、养颜:元代脾胃专家李杲说:“治皮肤干燥以此物润之。“李时珍写到:“山药能润皮毛。“山药对滋养皮肤,健美养颜有独特疗效。
5、控制进食欲望:山药中富含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而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质、消化酵素等,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6、预防春困:山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作用
【全家】:为秋冬进补打基础。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将山药、大枣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选择。
【女性】:益气养血暖手脚。手脚发凉常对女性“情有独钟”。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和龙眼山药羹均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发凉症患者。
【男性】:防止“老胃病”复发。在“老胃病”病人中,有相当多属于溃疡病,而秋季是溃疡病容易发生或复发的季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药中所含尿囊素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可用鲜山药制成山药扁豆糕、或小米山药糕,蒸熟后食用。
【老人】:补中益气防感冒。山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因此,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在秋季应该适度增加山药的摄入量。可以把山药炒食、蒸食、拔丝,也可以与大米、小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
【儿童】:防治腹泻好帮手。每年8—12月是小儿腹泻的多发季节,用山药粉治疗腹泻,比较容易被接受。具体做法为:将山药研细磨粉与米粉按1∶2的比例给患儿混合服用,每天喂食2—3次即可。
山药具有:1、强壮养颜;2、补虚抗衰;3、补气养血;4、滋阴补阳;5、扶正祛邪
山药味甘,性凉润,入肺、脾、肾经,《得配本草》说它具有补虚益损的功能,清代医家陈修园曾解释山药的功能,说它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而脾统血,主四肢,脾血足则不饥,四肢轻捷;肺主气,肺气充则轻身,气为之倍增;又因其质地稠黏,能补肾填精,精足则强阴,延年益寿。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山药含有的皂甙、糖蛋白、鞣质、止权素、山药碱、胆碱、淀粉及钙、磷、铁等,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有一定的抗衰老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山药确能补虚疗损,延年益寿。...余下全文>>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有哪些 ?
很多朋友都知道山药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功效。但是,关于山药有那些禁忌事项有哪些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也想了解。 《本草纲目》以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外相《新修本草》说薯蓣日干捣细,食之大美,久服轻身,不饥延年。清代医学家李修园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药性本草》则以为,山药能补五劳七伤,有去凉风,镇心神,安灵魂,补心气缺少,开达心孔,多记事的功效与作用。 在了解了山药的作用与功效之后,为了大家能更好的使用山药,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山药的禁忌事项有哪些?以下是山药的禁忌事项,喜欢吃山药的朋友记住了。 1、山药忌与鲤鱼、甘遂同食,它们相克。 2、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3、山药与猪肝。山药富维生素c,猪肝中含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维生素c遇金属离子,则加速氧化而破坏,降低了营养价值,故食猪肝后,不宜食山药。 4、山药与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中皆含维生素c分解酶,若山药同食,维生素c则被分解破坏。 5、山药与海味。一般海味(包括鱼虾藻类)除含钙、铁、磷、碘等矿物质外,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山楂、石榴等水果,都含有鞣酸,若混合食用会化合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会形成便秘,增加肠内毒物的吸收,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了解了山药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之后,你一定有所收货吧!相信你以后再食用山药的时候能正确的使用,避免不应有的麻烦。 为了方便广大消费者购买,同时保证药品的质量,特向大家推荐康爱多药店。
山药最简单的做法? ?
把山药削皮切片,放在笼屉上蒸烂,取出放入盘子里,用勺子将蒸烂的山药捣成泥,尽量捣细,然后平铺在盘子里,在表面倒上你喜欢的果酱,就OK了,还可以将果酱弄成自己喜欢的图厂,很漂亮的。
怎样防止山药变黑炒山药的家常做法 ?
主料
山药适量
调料
食盐
适量
鸡精
适量
葱
适量
姜
适量
白醋
适量
白糖
适量
清炒山药的做法
1.将山药洗干净,用开水烫1分钟再去皮(生的山药汁弄到手上会很痒痒的,烫一下就没问题了)
2.山药去皮后切菱形片
3.切好后泡入冷水中,以防止山药被氧化变色
4.将山药从冷水中捞出,入沸水焯一下,再放入冷水中淘洗沥干
5.盐、鸡精、白糖、白醋、葱姜丝放到锅中调成汁
6.锅中热油,将山药片翻炒,倒入调好的汁翻炒均匀,出锅装入盘中即可食用
山药烧鸡块的家常做法 ?
山药切块上屉蒸10分钟,热锅凉油,下葱姜爆香,加鸡快爆炒5分钟,加料酒、白糖、生抽、盐、汤大火烧开,放入山药烧至汤浓,加蒜末、味精即可
山药是怎么生长的 ?
山药在地下长,但是它是地下茎
山药属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
栽种者称家山药,野生者称野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
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
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
中国栽培的山药主要有普通的山药和田薯两大类。普通的山药块茎较小,其中以四川等地的“脚板薯”,山西怀县的怀山药,江汉南城淮山药最为有名。
山药营养分析:
1. 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2. 滋肾益精:
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症,皆可服之;
3. 益肺止咳:
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4. 降低血糖:
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5. 延年益寿: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6. 抗肝昏迷
近年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来抗肝昏迷。
山药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糖尿病患者、腹胀、病后虚弱者、慢性肾炎患者、长期腹泻者;
2. 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实邪者忌食山药。
山药食疗作用: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
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山药食物相克:
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山药做法指导:
1. 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
2. 新鲜山药切开时会有黏液,极易滑刀伤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这样可减少黏液。
3. 山药质地细腻,味道香甜,不过,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最好用削皮的方式,并且削完山药的手不要乱碰,马上多洗几遍手,要不然就会抓哪儿哪儿痒。
4. 好的山药外皮无伤,带黏液,断层雪白,黏液多,水分少。皮可鲜炒,或晒干煎汤、煮粥。去皮食用,以免产生麻、刺等异常口感。
5. 山药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炒熟食用治脾胃、肾气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