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家常菜
家常菜谱,美食攻略

茯美粥怎么做 茯苓粉煮粥怎么做

茯苓粥的做法及功效,茯苓粥怎么做效果好 ?

食材用料:

茯苓[图]茯苓适量相克食物
红枣[图]红枣适量相克食物
山药[图]山药适量相克食物
大米[图]大米适量相克食物
红糖[图]红糖适量相克食物
菜谱做法: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11.准备材料,茯苓,山药,红枣,大米。家中如果有 粳米,代替大米更好。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22.茯苓清洗干净后,稍微压碎些,山药去皮切块。(茯苓再压碎一些更好,压成粉末也是完全可以的)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33.准备煮粥用的锅,今天我用电饭煲煮,将洗干净的大米,红枣,茯苓,倒入锅中加适量水,开启煮粥功能。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44.煮到一半时间时放山药。大概十五分钟,具体试自己家的煮锅决定,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煮。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55.煮好了就稠稠的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66.盛一碗出来。
茯苓粥的做法图解77.撒上红糖吃更美味。

白茯苓熬粥的详细做法 ?

茯苓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茯苓15克
调料:味精1克,盐2克,胡椒粉1克

教您白茯苓粥怎么做,如何做白茯苓粥才好吃先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入锅,加入白茯苓粉和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炎熬煮成稀粥,加入味精、精盐和胡椒粉即成。

小帖士-健康提示:
1. 健脾益胃,利水肿。
2. 适用于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
3. 凡阴虚无湿或老年人脱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

小帖士-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茯苓百合粥的做法大全 ?

茯苓百合粥:
食材:大米,糯米,百合,莲子,枸杞,茯苓,绿豆
步骤:
1、将茯苓,绿豆,百合,莲子洗净,浸泡两小时;
2、大米糯米洗净,与上述食材一同放入锅中;
3、加入适量的水;如果不想让粥太干,就多加些水;
4、中火烧开,小火慢煮;
5、大约煮半个小时,见各种食材均已煮熟后,放入枸杞,继续小火20分钟,关火,食用。

茯苓粥的做法 ?

【原料】 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大枣1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   【用法】 食时加白糖适量,每日2-3次。   【疗效】 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等。   【宜忌】 腹胀及小便多者,不宜用。

茯苓薏米粥的做法,茯苓薏米粥怎么做好吃,茯苓 ?

1.提前把茯苓粉放入小碗里,加入少量水泡5小时。

2.薏米提前淘洗干净,用水泡5小时。

3.大米提前淘洗干净,用水泡5小时。

4.把泡好的茯苓粉、薏米、大米放入砂锅里,加入适量水。

5.把砂锅放火上,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熬粥。

6.米粒煮熟后放入洗好的陈皮。

7.按个人口味放入一些冰糖。

8.熬粥过程中要经常搅动,熬至粥浓稠即可关火食用。

请问茯叶粥怎么做啊?望告知,谢啦! ?

茯叶粥食疗方子:
【材料】茯苓5克、葛根5克、木瓜5克、燕麦5克、薏米5克、莲子5克、魔芋5克、糙米5克、淡竹叶3克
【做法】将木瓜、葛根等洗净,薏米、莲子要提前浸泡1小时,淡竹叶磨粉。然后 将所有材料盛入炖盅,放入适量的水,文火炖3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茯苓白米粥的做法,茯苓白米粥怎么做好吃,茯苓 ?

步骤

1.准备好茯苓

2.用温水泡一晚上

3.茯苓入砂锅加水开锅后小火煮三十分钟

4.加入大米继续煮
5.煮三十分钟后关火

茯莲竹叶粥怎么做的,有效果吗? ?

【竹叶的功效介绍】: 竹叶 (《别录》) 【异名】淡竹叶(《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 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采集】随时采鲜者入药。 【药材】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 气弱,味淡。 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甘淡,寒。 ①《别录》:味辛平,大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履巉岩本草》:苦,甘,微寒,无毒。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平微凉。 【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胃三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阳经。 ④《药品化义》:入心、肺、肌三经。 【功用主治-竹叶的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①《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②《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③《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⑤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⑥《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⑧《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⑨《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 【选方】①疗热渴:淡竹叶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两,小麦三升,栝楼二两。 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叶,取八升,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温服。 (《外台秘要方》竹叶汤) ②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参二两,麦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③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煮竹叶汁,饮五、六合。 (《圣济总录》竹叶汤) ④治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淡竹叶一握,粳米一合,茵陈半两。 上以水二大盏,煮二味取汁一盏,去滓,投米作粥食之。 (《圣惠方》淡竹叶粥) ⑤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甘草各一两,桂枝一两,人参一两,附子(炮)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 温覆使汗出。 (《金匮要略》竹叶汤) ⑥治诸淋:淡竹叶、车前子、大枣、乌豆(炒,去壳)、灯心、甘草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奇效良方》淡竹叶汤) ⑦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 (《医力简义》导赤散) ⑧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 (《经效产宝》) ⑨治头疮乍发乍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万丰美食菜谱大全 » 茯美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