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家常菜
家常菜谱,美食攻略

锅边糊的米浆怎么做 锅边糊米浆配方

锅边糊米浆如何磨,磨到什么程度,米水比例。。求专家细解。 100分?

锅边糊的制作材料:籼米2500克,蛤干75克,香菇50克,虾米、猪瘦肉各150克,葱250克,虾油500克,熟猪油50克,芝麻油25克,胡椒粉5克,辣椒10克,味精250克,高汤适量。锅边糊的介绍:锅古称"鼎",锅边糊又称"鼎边糊"。据传说,这种小吃是明朝福建百姓慰问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部队的。后来,流传为一种风味小吃,在闽地流行。锅边糊制作时一般两人同做,一人做糊,一人炸浆糍,操作简单,投资少,周转快,为大众化名吃。
锅边糊的特色:配料多样,鲜香软嫩。
教您锅边糊怎么做,如何做锅边糊1.将籼米洗淘干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加水4000克磨成米浆备用。

2.锅烧热,下熟猪油烧热,放入葱花、香菇丁、瘦肉、蛤干煸炒出香味,倒入高汤,待锅边烧热后往锅边上抹上一层猪油,用碗或手勺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盖上盖焖30秒钟后揭盖,把锅边的米浆片铲到汤里去,再添一些汤。按此法做完至最后一次浆成熟,起锅装在盆里,淋上芝麻油、虾油、味精、胡椒粉,调好味即成。

锅边糊的米浆里加什么粉 ?

111

我做锅边糊怎么会裂开不成片*感觉米浆挻浓的*裂开一片片也挺厚的求帮助有谁知道 ?

要想锅边糊不裂开、最好多加一些糯米、

锅边糊怎么做不会糊 ?

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3小时,加清水磨成米浆,加精盐待用。香菇、紫菜水发后,香菇切成细条,葱切葱珠,蒜切段。将葱白、蒜头下锅稍煸,再将猪肉糜、水发香菇、紫菜、虾皮一起下锅,加清水烧到七成熟起时,在锅边抹花生油,用碗舀米浆沿锅边均匀浇一周,盖上锅盖,见锅边米浆圈起时,用锅铲将米卷铲入锅中,再掺入适量清水,依上法分3-4次浇完。当浇完最后一次米浆前,调入鱼露,煮熟后投入味精、葱珠、蒜段即可起锅。

锅边糊的做法,锅边糊怎么做好吃,锅边糊的家常 ?

用料
调米浆
大米粉 250g
清水 400ml左右
汤料
五花肉 适量
干香菇 适量
鱿鱼干 适量
虾米 适量
葱白 适量
紫菜 适量
芹菜(或葱叶) 适量
开水 适量
盐味精 适量
锅边糊的做法
调米浆:
将400ml清水慢慢加入大米粉中随意搅拌均匀,水不要一次性加完,如果全部用完还不够就再加点清水;要是调的稀了就再加点大米粉调成如上图那样适合做锅边糊的米浆。调好的米浆会觉得有一点点阻力,流落的米浆直接垂下碗里的米糊中且不会溅起(实在不知如何描述啊)。

干香菇、鱿鱼干提前泡发好,鱿鱼切短细丝、香港切薄片;香菇水可以留着等等煮汤用。
五花肉切丝、葱白芹菜切成0.5厘米左右的小段(芹菜忘买了用葱叶代替了)。

材料切好后,锅里放适量食用油,五花肉先入锅爆香,加入葱白、香菇、鱿鱼、虾米一起炒香,(记着炒料的时候尽量不要把锅的上半部分弄到油了,要不待会煮锅边糊时候浆会挂不住锅边滑落锅底的就做不成功啦)。

料炒好加入半锅的开水煮汤(之前的香菇水也一并加入,汤只能先煮半锅,锅的上半部分要用来挂浆),放入盐味精调味,紫菜剪小块放入锅中,继续大火烧开。这样做锅边糊要用的到的汤就做好了。

开始挂浆做锅边糊,需要一直大火:大火把汤烧开后,往锅上半部分挂浆,即搅拌一下米浆后舀一些淋到锅的上半锅壁上。

上图有些部分没有挂好浆,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锅上壁有油没有攀附力,浆一淋上去就滑落了,只能成功做出部分的锅边糊,也会导致汤变得都是米糊样的。

原因之二就是调制的米浆太稀了,需要加点清水再搅拌一下。(如果锅上壁没有油而浆却滑落了就是米浆太稀了;相反如米浆调的厚了那做出的锅边糊会比较厚而且口感也比较不好)

这样的挂浆才是完美的哦。

挂好浆立即盖上锅盖,过个几5~10秒开锅看看会看到米浆都鼓泡了这就熟了,锅边糊也就形成了。

看到鼓泡了迅速用锅铲把锅边糊铲入汤中。妈妈动作太快只能拍这样了。

接着再舀一些米糊挂浆,即重复步骤5~9继续制作锅边糊。如果觉得锅里的锅边糊已经够了,但米浆还有就先放进冷藏备用,但需尽快用完,所以米浆一开始调制时不用调的太多,不够就再重新调一些就行。汤也是一样,觉得锅边糊太稠了就再煮些汤加入做好的锅边糊里搅拌一下即可。
最后撒上芹菜(或葱叶),香喷喷锅边糊就做好了。

喜欢的话,也可以撒熟芝麻,加点醋或者辣或者胡椒粉之类的。
我比较喜欢配上油条。
这样的美食极适合老少。

锅边糊怎么做不会糊 ?

锅边糊,福建小吃,锅烧热,下熟猪油烧热,然后放入备好的放入葱花、香菇丁、瘦肉、蛤干煸炒出香味,倒入高汤,待锅边烧热后往锅边上抹上一层猪油,用碗或手勺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盖上盖焖30秒钟后揭盖,把锅边的米浆片铲到汤里去,再添一些汤。按此法做完至最后一次浆成熟,起锅装在盆里,淋上芝麻油、虾油、味精、胡椒粉,调好味即成。在制作过程中,.籼米磨浆时要掌握好浓度,如浆太浓,则米片厚重粘牙,口感逊色,浆太稀不成片,汤成糊,口感差。

锅边糊怎么做? ?

制作方法:
铁锅放水,加入虾皮及多种调味品,旺火烧开,取稀米浆浇水线以上的热锅边上,即形成片状米粉干,铲入汤中而成。

锅边糊怎么做好吃 ?

锅 边 糊的做法:
  福州话里,锅叫“鼎”,听起来古色古香的。因此,Menu上的“锅边糊”,在福州人的嘴边,便叫“鼎边糊”了。

  鼎边糊的做法相当简单,但是有两样作料却是必备的。一是骨头汤,二是鱼露。

  八十年代之前,普通人家难得吃上一次鼎边糊的主要原因,在于骨头汤的稀罕。那时猪肉是凭票供应的,一个月每个居民只配备供给一斤猪肉,因此,很少有人舍得用那张宝贵的肉票,去买上一把骨头。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捡个便宜,做上一顿鼎边糊的。“糊”字意味着它的稠的程度。后来一些小食店做出来的鼎边,稀得离谱,人脸都可以照出来了。那是米汤,不是糊。

  至于鱼露,那时则是随手可得的佐料。以前鱼露是福州人餐桌上最普遍的调料,带着浓重的海腥味。福州人做什么菜都要兑点鱼露。鱼露福州话里叫“虾油”,但制作的原材料却不是虾,而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咸鱼等。它同时兼有了盐与味精的佐餐功能。外地人可能对它的味道不太习惯,严重者一闻之下,便要起鸡皮疙瘩。但是以前福州人离了它,吃起饭来就。

  这两样作料备足了,就可以磨米浆了。先将适量的大米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然后一勺一勺地倒入石磨中,磨成米浆。现在有电动搅拌机了,快得很,几分钟就将米浆磨出来了。但以前这个程序却相当的冗长。你得把着手,将磨盘旋转上N圈,才能磨好一盆米浆。这道程序,一般是由奶奶或者妈妈完成的。

  然后把锅(鼎)热好了,倒进骨头汤,还有各种作料,汤水滚沸的时候,用勺子将米浆绕着锅沿慢慢地撒下去,十分钟后,一锅鼎边糊便成熟了。在操作过程中,千万别忘了兑进鱼露。没有鱼露的锅边糊,在挑剔的福州人的品味中,很可能使你前功尽弃。

  现在鼎边糊在福州人的早餐中,已经非常普遍了。赶着去上班的人们,在就近的小食店,随便找个座位,一碗鼎边糊,两根油条,就把早餐打发过去了。但在二十多年前,吃上一顿鼎边糊,却是盛筵。据说有个小女孩,就是在吃鼎边糊时,差点被撑死的!她可能是老日子没接触过油腥味了,因此那天他们家做鼎边糊时,她先是吃了一大碗,肚子饱了(可能是因为水份太多),但是她还想再吃。于是她就躲到外面去,原地蹦跳了半个小时,想让肚子里的食物尽快消化。如此折腾,终于躺倒在地。虽是笑谈,却有些辛酸。

  如今在美国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锅边糊已经冠冕堂皇地登上Menu了。
  福州人说某人脑袋瓜不灵光时,叫“鼎边糊”,当然,这与鼎边糊的原汁原味,已经是相去十万八千里了。

福建的锅边糊是什么做的? ?

“锅边糊”或称“锅边”。是福州独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的锅边糊店,几乎都是福州人所开。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点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流传到福州以外地区,如莆田。

福建锅边糊做法 ?

锅边糊
锅边糊早在抗战时期就饮誉于福建省内外,当时最出名的要数“尤溪毛家五弟公锅边糊”。其做法是:

主料:上好大米1000克。

配料:猪骨头1500克、紫菜25克、虾干25克、蛏干50克、瘦肉250克。韭菜150克。

调料:酱油50克、精盐15克、老酒100克、胡椒粉5克、硼砂2克、葱头油100克(猪油加葱白炸香去渣)、熟花生油50克。

制做过程:

1、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时间足够,米浆才能磨的细腻)后捞出沥干,掺水约1500克磨成浆,再加入硼沙2克(先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把猪场头放进清水锅里熬煮成骨头汤约3000克。

3、将虾干、蛏干放进骨汤里用中小火煮一小时,让其出味后盛起。

4、紫菜洗净撕碎,韭菜切末。瘦肉切丁待用。

5、大锅(口径60厘米左右)烧热,将备好的汤加一倍清水,盖上锅盖,烧沸后揭去锅盖,往锅边抹一层花生油,用碗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盖上锅盖约半分钟,揭盖把锅边的熟米浆片铲到汤里,再添一些汤和清水加盖烧开,按上法将米浆做完为止。当最后一次浆成熟铲入后,加入虾干、蛏干(原先煮过捞起的)、紫菜、瘦肉、韭菜煮开出锅装盆里,再调入酱油、精盐、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即成。

以上是尤溪锅边糊的传统做法,但现在市面上基本是改进型的做法,即把米浆先烤成湿锅边糊片(若晒干后即锅边糊片干,包装后放超市卖),然后煮时将汤煮好后再放入锅边糊片煮熟。这种做法锅边糊质地不如传统做法滑软。

转载请注明出处万丰美食菜谱大全 » 锅边糊的米浆怎么做